|
|
|
|
餐廚垃圾的“下崗再就業”是個問題 |
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、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宣布,將安排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6.3億元,支持北京市朝陽區等33個試點市(區)開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。此舉有望為各地探索餐廚垃圾的“出路”提供經驗和借鑒,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。
餐廚廢棄物包括在食品加工、飲食服務過程中產生的食物殘渣、殘液和廢棄油脂等垃圾。長期以來,各地對餐廚垃圾缺乏專門管理,家庭產生的餐廚垃圾,一般是與其他生活垃圾混合收集,難以單獨利用。餐飲企業和企事業單位食堂產生的“泔水”,則由產生單位賣給收購者,喂養出“泔水豬”,甚至被不法分子重新提煉成“泔水油”“地溝油”。
傳統的餐廚垃圾處理方式存在諸多問題,對老百姓身體健康、社會環境安全帶來不少隱患。由于餐廚垃圾產生量大,有機物和液體含量高,各類細菌和蠅鼠容易滋生,并且極易腐爛變質、污染環境。“泔水”喂豬衛生狀況令人堪憂,最終導致危害人體,其提煉成“地溝油”回流餐桌更是嚴重威脅食品安全。
對于餐廚垃圾的分類、收運和處理,“資源化”利用、探索“循環經濟”模式是試點地區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。當前,飼料化、肥料化、燃料化處理等方式在各地已有相關探索。然而,單靠政府努力遠遠不夠,目前運用市場化方式對餐廚垃圾進行處置還面臨很多困難。由于市場價格機制尚未建立、監督執法制度不夠完善,餐飲企業主觀上抵制“禁賣泔水”,非法收購者和餐飲企業之間的地下交易比較普遍,下游企業參與餐廚垃圾處置的積極性也不高。
針對這些問題,政府應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扶持。例如,相關部門一方面可以通過返還垃圾處置費等方式,鼓勵社區居民、餐飲企業投身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理。另一方面,可以采取稅收減免、資金補助等措施,調動下游垃圾處理企業的投資、經營積極性,并且提升處理技術水平,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場有償運行機制。
餐廚垃圾的處理涉及城管、環保、工商、公安等多個部門。各部門應發揮各自優勢,在執法方面建立聯動機制,加大對餐廚垃圾非法買賣、利用、提煉的打擊力度,減少非法收運處置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社會危害。同時,政府還需加強引導,讓人們文明用餐、合理用餐,從源頭上減少餐廚垃圾的產生。
各地應當進一步完善餐廚垃圾的管理辦法,明確各有關部門、居民家庭、餐飲企業的責任和義務,對垃圾分類、收運過程及后續處置實施“全程監管”,使餐廚垃圾處理真正走向資源化、無害化、市場化。 |
上一篇:餐廚垃圾的“下崗再就業”是個問題
下一篇:今年起下崗再就業人員可申請貸款支持 |
|
|
|